公司做賬報稅可以自己做嗎(小規模公司自學做賬)
正穗財稅一站式企業服務平臺
昨天發布了一篇文章說到,公司是要做賬報稅的,有些朋友就問我了,可以自己親手去弄這些嗎?
答案是可以的。但是自己做賬報稅,至少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dx_4520)
一、是專業性問題。
一般的企業做賬并不是多難的事,會計入門并不是很難。現在假設有個小賣部,可能平時都不需要做賬哪怕是臺帳記錄的,你知道你批發時成本多少,然后將商品銷售價格設定多少,保證有所盈利也許就夠了。如果你非要要求精細化管理,比如除了計算批發成本,還把經營這個小賣部的必要的租金、水電費、人工的機會成本、賒欠造成的資金占用成本、退貨成本等全部作為經營成本,然后按一定方法分攤到每一類商品上,然后得到實際成本,再據此制定商品銷售價格。當然,以成本為基礎的定價策略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你也得考慮商品的一般市場價格,比如一瓶礦泉水市場價2元,采購成本1.2元,你計算的分攤成本0.7元,總成本就是1.9元,你覺得這么一算你基本上不賺什么錢,所以將價格定為2.5元。這也未必是合理的,人家也許下次就不來你這里買東西了,但你也不能因此就不買礦泉水了,一個小賣部連礦泉水這種常用品都不賣也說不過去。因為你不是追求單個商品的利潤,若能保證大部分商品盈利,然后附帶一些不盈利但可以提供人方便的商品也是有利于總體業績的。這只是小賣部,如果是一個小公司,會計要處理的問題就很繁雜了,包括銀行賬戶的日常管理、成本核算、賬務處理、報稅、各種財務分析及數據整理輸出等等,這些其實專業性也是有一點的,外行跟人學學也不是不可應付,但外行干起這些工作來質量和效率一般明顯要低多了。不同規模的公司對專業性程度要求也不一樣,如果企業規模再大一些,規范化程度要求高一些,再比如上市公司、發債的公司等,就更加復雜了,這里面就對會計、財務管理、財經法規、稅法、融資業務知識等要求就高多了,外行可以干些邊緣性的崗位,大部分專業崗位還是只能由內行來做,而且人員素質的不同對工作質量、效率以及蘊藏的風險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關于效率差異我平時就見過很多,我認識一個年紀大一點的會計和年輕的工作過幾年的大學生,后者無論是在日常辦公及相關軟件的使用、數據產出速度和準確度、信息收集能力等基本素質方面還是專業理解和處理方面都完全超越前者,可別小看這一點,財務的事雖然數起來就那么幾件,但中間細節和變數太多,不夠專業的話,處理問題起來就容易四處碰壁。一個好一點的財務相比一個差一點的財務即使把同樣一件事都完成了,但其中完成的效率、質量和蘊藏的風險可能有很大的差別,這點在稅務工作、融投資工作、匯報工作等方面都有體現。另外,好的財務也能給公司創收節支,比如合理避稅就非常明顯。或者有兩個融資方案,一個是銀行貸款,一個是固定資產融資租賃相關融資業務,看起來后者似乎利率明顯偏低低,但經過專業一點的測算,往往后者利率是比前者高的。
財務部門很多工作業績一般難以衡量或評價,甚至很多人單純認為財務就是個做賬的,其實做賬真的僅僅是財務部門眾多工作中的一個方面,小的公司和大的公司也有很大的差別。此外,財務做的好和做的一般有時候差別并不是很明顯,別說公司領導或其他部門了,就連財務領導有些也未必就知道你的工作干的怎么樣。
二、就是經濟性問題。
一般來說做賬雖說也就填個憑證的事,但是伴隨著做賬一起的是成本核算、收集手續完整的原始單據、對賬、編報表、訂憑證、打印裝訂賬本等基礎工作,同時相關的有報稅、融資、財務預算分析匯報等各種臨時的想象不出來的講不盡的其他眾多工作,中間還伴隨著大量的跑腿、溝通、協調、扯皮等活動。所有與做賬相關或派生出來的工作往往歸類匯集到一起就成了財務部門的日常工作,多數的日常工作干久了就不一定要求多專業,但很多事一定是非常繁瑣、麻煩,要耗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但這些交由專業的財務人員干就是了,質量效率都更高,風險也更小,自己還是騰出更多精力去思考企業的發展更具有經濟性。除此之外,財務干久了,似乎更容易使你的思維偏于嚴謹、保守、計較細枝末節(個人的毫無根據拙見,不代表普遍現象),而這些思維,似乎并不是很適合企業領導者。